广东163谈谈公务员考试为什么劝你不要背常识?

广东163网编辑:最近很多伙伴问我常识要不要背,我个人而言是不建议的。

对于常识的理解,很多的考生、甚至一些常识老师,其实都走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常识考的是知识储备,要学好就必须要不断积累、不断背。”

在这种思路之下我们看到了“人文常识xxx条”、“常识口诀xxx句”等等资料,试图通过记忆、背诵,提高常识模块成绩。
这种做法无疑是低效、错误的。

首先,提高常识模块分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行测分数——为了提高笔试分数——为了上岸。

公考笔试成绩只是公考总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还有面试成绩),而行测成绩只是笔试成绩的一部分(还有申论成绩),而常识成绩又只是行测成绩的一部分(还有资料、判推、数量、言语)。

换句话说,就为了提高几分的分值(实际上做到还是很难的),在常识模块花大量时间做背诵去记忆,显然划不来。

更何况,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常识知识浩如烟海,也学不过来…如果你愿意用几年的时间提高常识知识储备,那么我支持。如果你只是为了考上公务员,显然没有必要。

再者就算认真学过,真记过,考试时候能用得上吗?很多的常识考点,比如初中高中背过的知识,比如历史、地理、政治等等,好多学理的考生都没有认真学过,就算学文科的考生高考后早都还给老师忘记了。

甚至是相当多的人,高考时候都学不懂、学不明白,怎么就寄希望于考公的几个月复习周期,不到高考时期一半的努力,把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短板全都补上了?

综上,死记硬背对于常识模块分数的提升,效果是极为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众多考生直接放弃常识模块复习的原因所在——这种备考模式性价比太低太低!!

说了这么多,估计很多人泄气了。照我的说法,常识模块真的只能放弃了。下面是我说的关键所在了。
靠记靠背来提升常识模块分数的做法,曲解了常识命题人的真实意图。通常人们认为常识题目,需要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提分,所以只能不断提高常识背景知识储备。
但问题是:公考行测常识模块真的考察的是“常识”吗?
 
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大纲里写得很明确: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很多人从根本上误读了常识题型的存在意义,相当多的常识题目其实考的不是纯粹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是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不然为什么叫常识判断而不是常识背诵?
那怎么分析,如何判断?话不多说,举2个例子:
1.下列书籍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兵书的是:
A.《司马法》    B.《六韬》         
C.《三略》        D.《第五部分蠢》
我在作答本题的时候就预判本题根本不是考察背景知识。而且大多数考生根本不可能了解这四本书的内容,完全不符合“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的范畴。这时可以采取常用的并列排除。(单选题,正确答案唯一,并列选项可排除)
“韬”和“略”,“六”和“三”均为并列表述,因此判断选项B、C构成并列选项,因此排除。
司马为古代军事官职名(当然你不知道关系也不大),至少该技巧有效排除掉两个干扰选项,正确率从25%提高到50%。
剩下的《司马法》和《第五部分蠢》谁更不像兵书?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D。
2.位于深圳的亚洲第一大地下火车站是(  )。
A.深圳北站 B.深圳站 C.深圳福田站 D.深圳西站
实际上,题干“亚洲第一大地下火车站”暗示考生选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位于城中核心区。二、后修建的。
因为无论任何城市,修建地下火车站的背景应该是用地紧张(战备除外),因为修地下的成本肯定比修地上要高得多!!因此修建在郊区的火车站显然没有修建在地下的必要,因为郊区的土地相对充裕且成本低。据此排除AD。
另外,某地以地名命名的火车站通常属于当地第一个火车站,属于老站。例如长沙站,肯定比长沙南站修建要早。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城市,深圳站修建时候应该属于深圳建市后不久。而当时作为一个刚从渔村建立起来的新兴城市,显然没有任何必要建地下车站,更不可能建出“亚洲第一大”的火车站!因此可以排除B深圳站。

综上,符合位于城中核心区+后修建的条件的只有位于深圳核心区的福田站。本题选择C。

ok,除了排除法外,类似的取巧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后续有时间再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说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与其花大量时间去背去记,不如思考下如何通过对题干、选项的简单分析,来提高猜题正确率,这样显然更划得来。
特别是在考前的这段时间真的很宝贵。如果将背诵和记忆的时间节省下来,更多花在资料分析、言语理解等能够快速提分的题型上,花在提升整卷作答效率上,你的行测成绩一定能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