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务员考试,你都付出了什么代价?

写这篇文章,起因是不久前,我收到了一位学员的私信:

36岁最后一次考公,历经5年,付出了时间,金钱,精力,甚至患上轻度抑郁,最终遗憾退场。

 

老师,看完这篇久久不能释怀。我今年36岁,考了5年,年年不如意,还被诊断轻度抑郁。
老公,家人,见我状态差,各种劝退。但我就想堵一口气,不服。
5年,我尝试了各种学习方法,跟过很多位老师,花了近8万块。
可却越学越差,几经崩溃。也不算冤枉钱,也是买了些教训。后来摔跤,摔出了些门道。几乎和他的经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开始持续性学习,从6个月,到今年的一整年,成绩才逐步的有所改善
遗憾时间不等人。今年最后一名进面,也是唯一一次进面,可4:6的比分,注定翻不了。如果再给我一些时间,哪怕就一次考试,我也有把握拿到更好的名次。
真心佩服这位考生,最终还能自我消化。我想这5年的考试经历,会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吧!
如果可以,我想用我血的教训告诫大家,要折腾,早点折腾。设定高目标,长期去做,全身投入,全力去冲。别管结果怎样,一定不要留遗憾。
人活这一辈子,就活个无怨无悔。要么一开始就不想不追,要追,就一定要个结果,对自己有个交代
别像我,说了是个疤,不说是个结。也许往后很多年,都膈应着,无法释怀了。
公考的代价,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分享她的经历并非制造焦虑,相反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再陷入多次、短期备考,用同样的学习方式,只会是同样的失败。其实她哪怕早一年醒悟,今天的结果可能都不一样。
最近,我也收到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咨询,考公的代价大吗?
我没有明确回复,我见过花7、8年也没能考上,有人花1年就考上了,也见过花十几二十万仍没考上的,而有人几千如愿上岸。
代价有多大,取决于你对公考的认知。
就拿上面那位36岁遗憾退场的学员来讲,她真正备考其实只有2年,前面的3年只是摸清了路而已。花费的8万也是如她所说,买到的是教训。
所以钱和时间也不能代表什么,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合适的备考方法,以及你是否拥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
而对于决心不足,时间的硬性条件不满足的,我是直接拒绝的。早点认清现实,不去为注定没有结果的事,付出无意义的代价,这对双方都是好事一件。
当你有足够的决心,又相中了合适的课,时间也满足的话,就给自己1-2年时间来all in。
 
考上也就这1-2年,考不上也就这1-2年。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目标清晰,长期要坚定的执行就好。不要左顾右盼,给自己设障碍,堵的是自己。
如果你满足这些条件,却没合适的规划,或者也遇到了像决志团报到一样成员一样的各类问题,欢迎加入决志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