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欢迎来到广东申论公益分享系列,我是阿狼——一个1个月把申论从50分学到80分、面试实战90分的公考实战者。今天讲广东省考申论最基础的题型:归纳概括题。关于申论概括题,其实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概括题简单理解为“抄材料”。其实这样是无法高分的,关于概括题,我们必须要建立一种认知——概括题不是简单誊抄,而是一道逻辑推理题。只有这样,才能抄得准、抄得精、抄得对。 先来啰嗦几句概括题为什么重要:归纳概括题作为广东省考申论一至四、近10年的必考题,经常在第一题出现。有些小伙伴可能觉得,概括题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抄?想的太简单了。举个例子,去年我们有个学圆,面试实战接近90分,积累可谓出口成章,其申论大作文基本可以说是满分答案。但她的申论最终只拿了70多分,为什么没上80?因为第一、二题概括题还存在扣分。这就是为什么概括题这么重要——概括题与其说是一类题型,更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是其他申论题型(对策题、综合题、公文题、大作文)的根。如果你的概括题做不好,概括思维缺乏,那么对策题的问题提炼、综合题的概述、大作文公文的找准分论点,也一样做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你积累了很多、刷了很多申论题,申论还在50分、60分徘徊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概括思维这个“根子”上出了问题。所以,大家广东省考想要申论上75,首先要写好概括题、练好概括思维,概括题尽量拿满。广东申论算是比较友好的,概括题答案80%都可以直接照抄原文,所以其核心问题是一个“取舍”问题,而“取舍”问题本质上是“逻辑”问题。因为只有理得清材料逻辑、尊重材料逻辑,才能真正分清材料中核心、重要的内容,剔除非重点的内容,保留正确答案。如果把概括题想得太简单,只是机械的抄材料,必然无法拿到高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抄材料,别人抄的准,分高;你抄不准,分低,还总写不下的原因。 关于概括题,有2种常见的做题思维,高下立见:初级选手思维:用技巧、找相同主体、找动宾、套公式、比大小、看到标志词就抄。错了吗?没有错,能带你入门,分清什么是做法,什么是重点。保你基础分——但仍有漏点的风险高级选手思维: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材料(尊重原有逻辑,包括段与段之间的逻辑,也包括句与句之间的逻辑)线性概括(分清段落、相近一致合并,不打乱切碎重组,小学语文基础)分得清问的是做法、效果、还是经验(问啥答啥) 举个通俗的例子,来看下有逻辑和没逻辑,同样是做概括题,有什么区别题目:概括做饭的主要步骤。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核心做法:1、买菜。2、备菜。3、炒菜。(一级要点)核心做法细化:1、买菜。①去超市;②挑菜付款。2、备菜。①洗菜;②择菜。3、炒菜。①起锅少有;②加调味料。(二级要点)初级选手会犯的错误:一是缺乏逻辑,分不清主次。看到动宾搭配就抄,如果材料在第一步“买菜”给了很多笔墨,他们可能就会全都抄下来,比如①买菜。列好购物清单、打车去超市、超市选菜、结账付款。。。。导致第一点过长,挤压后面一级要点的篇幅。有些小伙伴甚至还会把“买菜”包含的二级要点升级为一级要点,导致整体漏点,不符合“全面”要求。二是缺乏逻辑,概括不准确。一级要点可以找到,但是后面的展开就开始牛头不对马嘴了。分不清材料中句子的作用、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知道哪些句子是为核心要点服务的,舍不下敌人,又删除了“朋友”。比如①买菜。因为今年的蔬菜很新鲜,蔬菜产自山东,要偷蔬菜。。,这些都是无用于“买菜”这个做法的表述,如果保留,就不符合“准确”要求。三是缺乏逻辑,条理不清晰。还是因为缺乏逻辑思维,没有读懂材料,不尊重材料逻辑。比如把材料段落打乱重组,没有线性概括,反而跳段合并。比如做菜的三个做法写成:先备菜、再买菜、最后炒菜。点与点之间的排序,不符合事物的发展顺序,或者“买菜”后跟的细化做法包含择菜、洗菜等本应该是“备菜”这个要点的做法,属于进错要点,都导致不符合“条理清晰”要求。 我们拿24年广东省考申论一问题一举例,你就懂了。这是一道争议题,如果没有逻辑思维,必然会掉抗:这里拿第一个举措“培养人才”所在的材料段举例。原文:材料的这一段出现了本题的第一个要点:人才。但关于这点到底该概括什么做法,争议很大,市面上很多机构的答案,目前我们看下来也是存在问题的。最争议的地方:在于材料的第二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到底是不是主要举措,要不要保留?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读懂材料逻辑,就可以解决。带着逻辑思维重新看一下材料: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决定性因素。(这句点出人才对于创新工作的意义,也奠定了本段的基调,都是在讲要培养人才、怎么培养人才)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掌握创新的主动、发展的主动。(这句开始出现动宾搭配,看似在点做法,但其实都是短小、抽象的概括。总体概括了人才工作的4大举措——爱、育、引、用。同时点出了人才工作主要目的:建设人才高地——这句可以保留作为本点的小标题。后面材料会在这个逻辑框架下更详细展开,所以可以先不抄搁置,看看后面是否会有对这4大做法更准确、更实在的概括)我省产业科技创新所需人才数量庞大,要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优化实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让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果然,材料开始罗列引才、育才的主要做法,高标准引进-引才,高质量自主培养、人才工程-育才,这些做法对比开头“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的模糊表述更为具体、实在,应该保留)视人才为珍宝,关键是要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珍宝绽放光彩。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更要打通人才价值实现的通道,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在成果转移转化中获得应有收益。省里已经出台方案,赋予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更大受益权。(开始罗列爱才、用才的主要做法,创造平台机会、提升成果转化收益,这些做法对比开头“真心爱才、精心用才”的模糊表述更为具体、实在,应该保留)今天参会的有不少专家和领军人才,感谢大家为广东作出的贡献,也希望大家弘扬科学家精神,“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在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贡献智慧、成就事业、收获幸福。(最后呼吁号召大家发扬科学家精神,也属于做法,但发出的主体主要在于科学家自身,不是广东的主要举措,可以不保留) 综上,我们在理清材料逻辑的基础上,形成本点答案:建设人才高地。高标准引进、高质量自主培养,优化人才工程。创造平台机会,提升成果转化收益权。(45字)建设人才高地(小标题、总括词)。高标准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质量自主培养,优化(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才、育才。创造平台机会,提升成果转化收益权——用才、爱才。 写在最后。申论概括题没有奇淫巧技,所学的找主体、找动宾等技巧可以保留,是适合初学者的“敲门砖”。但长期来看,不要让技巧成为自身的业障、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陷入形而上的刻板思维。很多小伙伴会纠结的拿着材料原话来问我:老师,这句就是动宾和做法啊,为什么不抄?其实你们跳脱出这些“技巧”思维,不把他们当做金规铁律,而是辅助自己判断的工具。毕竟,这些是术不是道。想想申论最重要、最首位的东西是什么——逻辑、逻辑、逻辑。什么才是概括题的正确思维?做好申论的归纳概括题,要沉下心来,仔仔细细理清材料逻辑,当成逻辑判断题来做——读懂题干、读懂材料、结合题目要求与材料、尊重材料逻辑、线性概括、逐字逐句分析句子关系、抄准做法/成效/经验、做好取舍,奇迹自会出现。希望看完这篇的大家,概括题都拿满分! |
Powered by ADE8!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